九寨沟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九寨沟县人民政府县长 石玉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全面加快灾后重建的关键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异常艰巨的重建任务,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和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全面贯彻“一个转化、两个加快、三个提高”的总体发展思路,全力推进灾后重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圆满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800万元,同比增长16.1%;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180万元,同比增长97.3%,辖区内地方税收12258.9万元,同比增长67.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1159万元,同比增长342.3%,完成灾后重建投资22.2亿元,占规划的56.0%;引进省外国内资金40335万元,同比增长706.7 %;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00万元,同比增长24.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3879元,同比增长18.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085元,同比增长23.8%。成功创建全省林业生态旅游十佳县和国家第三批科普示范县。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攻坚克难,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去年以来,我们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巨大压力,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基础建设为重点,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狠抓标准化建设,农业基础全面提升。按照“定标准、建基地、走市场、创品牌”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生产标准,及时制定5大类28项地方农产品标准,已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备案公布,成为全省农业地方标准发布最多的县。强化基地建设,全年共规划农业标准化基地89个,申报PIC种猪、金榜柿、人工猪苓、脱毒马铃薯等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4个,“九寨刀党”成功申报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建成九寨刀党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个(示范面积11216亩),标准化水果基地8152亩、蔬菜基地2975亩、脱毒马铃薯基地8490亩、中药材基地3836.6亩、干果基地1260.2亩,发展生猪基地4个,禽兔基地2个,畜禽兔饲养量达25.7万头(匹、只),商品率达43.6%。加快配套设施,一年来,累计新建通村公路27条158.2公里、机耕道
——深化企业扩能改造,工业经济较快发展。帮助水电、黄金、水泥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涉农龙头企业加快扩能改造步伐,推进本地优势资源就地转化,提升发展质量。坚持生态优先,及时把“一库七级”水电开发规划调整为“一库六级”,并加快青龙、多诺、双河等水电开发项目建设。双河电站如期投产,认真落实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政策,使移民工作“移得走、稳得住、能致富”。预计全年完成发电量68600万度,同比增长79.8%;完成黄金产量2000公斤,同比增长15.7%;完成水泥产量59068吨,同比增长15.3%;实现工业总产值58600万元,同比增长14.0%。
——全面优化发展环境,旅游产业快速复苏。坚持把“塑造灾后旅游新形象”作为加快旅游恢复振兴的重要抓手,深入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治理,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一是狠抓营业性演出市场、藏(农)家乐专项整治,加大行政干预的力度,强化税收监管,提高服务质量,全年演艺场所收入达5791.2万元,上缴税金259.3万元;二是通过实施减税、财政贴息等灾后政策帮助涉旅企业恢复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强化宣传营销,提振游客信心。旅游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57.1万人次,同比增长134.5%,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173212万元,同比增长108.3%。
二、严格科学管理,灾后重建得以顺利推进
过去的一年,按照“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项目管理为抓手,整合各方力量,落实工作责任,严格依法办事,优质高效地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项目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立足科学重建、阳光重建、廉洁重建、节约重建,全面落实省、州各项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及时制定加强国家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建立项目审查、图纸审查和投资审查三审制度,健全质量监管体制和公示制度,全县项目管理日趋规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城乡住房重建圆满完成。8月底,2053户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全面竣工;10月底,3546户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完成,388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安置户得到妥善安置,城乡受灾群众均入住永久性住房。
——公共设施重建加快推进。21所学校重建全面开工,完工9所;22所卫生院全面实施,完工16个;13个乡基层政权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完工6个;新华书城、体育馆等文化和公益性服务设施重建顺利推进,档案馆、福利院等交付使用,全县公共服务能力恢复到灾前水平。
——基础设施重建成效明显。交通设施重建全面推进,在全州率先实行项目代建制,仅用165天成功实现省道S301线(县城至青龙桥)、S205线(双河至黄土梁)初通目标;若九公路灾后整治和通乡油路、通村公路等工程加快推进,全县交通状况明显改善。黄土梁隧道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即将动工,迭九、九武公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城镇重建有序展开,旧城区道路管网改造顺利启动,完成118户拆迁任务,道路路基和管网入地工程基本完工;
——眉山对口援建取得实效。在眉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全面完成了草地乡中心校重建、农房维修加固、农村排污工程改造、道路保通和上草地村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累计到位资金904万元。深入开展人才支援工作,17名工程技术人员、12名优秀骨干教师和21名医疗骨干前来我县工作,有力推进了我县工程建设、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水平的提高。
三、加大投入力度,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实施民生工程,全面加强社会建设。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按照“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的总体目标,积极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免费发放帐篷1567顶和配套设施1567套,提前三年完成1567户7168名牧区群众帐篷新生活工作任务;全年累计建成14个村734户定居民房,超计划数113% ;牧民新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与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相结合,管网全部入地,污水集中处理,环境景观协调。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深入推进,4个易地育人项目顺利完工并投入使用,易地搬迁、粮食更换、产业调整、移民安置、卫生防治等工作进展顺利。新村建设完工10个。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2处,8707名群众饮水问题得以解决,新增农村沼气140口,安装太阳能设备633套,新建农村便民连锁店10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建立了定期巡查、每月考核和经费保障等相关制度,初步实现了综合治理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通过开展城乡容貌改造和“七进”活动,集中治理城乡环境“脏乱差”现象,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州委、州政府提出了“远学成都遂宁,近学松潘九寨”的号召。生态建设不断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继续推进,2000年度退耕还林成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连续22年无森林火灾。
——富民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面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及时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燃油价格补贴、农机具及家电购置补贴等资金477.2万元。提供就业岗位6390个,新增城镇就业592人,动态消除了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9%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免费培训农民工2607人次,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8万人次,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及时兑现住房公积金,为1207名职工提取住房公积金2047万元,为6户职工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100万元。大幅提高村(社区)干部补贴,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社会保障能力不断增强。4313名城乡困难群众分别纳入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城镇提高15元、农村提高10元,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将1003名大骨节病Ⅰ度、Ⅱ度患者纳入农村低保,28名Ⅲ度患者每人每月兑现300元生活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效明显,累计报销医药费449.7万元,18228名参合农牧民受益,受益面占38%。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4281人,发放救助资金146.6万元。新建廉租住房128套,实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40户,租金核减170户。困难家庭学生等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优抚安置、老年优待政策全面落实。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高考总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继续居全州前列。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有本地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全部治愈康复,疫苗接种有序展开。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对口医疗辅导关系。安装“村村通”设备1152套,完成县城—漳扎镇城市道路监控系统和广播电视网络传输工程,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43‰,基本实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全面推进,及时组建常态民兵队伍及维稳突击队。顺利完成全县第二次经济普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二轮修志顺利推进。审计、统计、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外事台侨、档案、气象、防震减灾、老龄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社会政治保持和谐稳定。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大接访、大调解等工作,及时化解信访突出问题。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扎实开展月月创平安活动和反分裂维稳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不断增进民族团结。大力推进“五五”普法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十件实事惠民成效明显。我们认真办理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在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中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60套,已完成128套。二是
四、加强制度建设,政府履职能力不断增强
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提高政府履职能力。
——依法行政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法制示范政府创建工作,建立健全实施依法行政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的工作制度,清理规范性文件423份。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主动、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4200余条。坚持重大决策广泛征询人民群众、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坚持重大事项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县政协通报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开展办理工作“回头看”活动,全年共办理人代会议案和人大代表建议19件,政协委员提案及建议71件。
——行政服务迈上新台阶。坚持抓落实与抓决策并重,不断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强化政务督查。实行政府议定事项和项目进展情况电视公示制度,积极实施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认真落实“三项制度”。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时妥善处理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队伍建设呈现新面貌。圆满完成乡镇机构改革,撤销3个片区工委,乡镇行政编制从283名精简到265名,领导职数从159名精简到104名,乡镇人员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贯彻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纲要,认真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行风建设和纪律监察,严查违规违纪行为,树立勤政为民、廉洁从政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回首一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离不开眉山人民的大力援助,离不开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眉山人民,向全县各族群众,向驻县部队、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关心支持九寨沟建设的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地敬意!
各位代表,成绩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在我们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灾后重建资金缺口巨大,项目管理仍需加强,全面完成灾后重建的任务非常艰巨;经济总量较小、整体实力不强,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加快发展的任务十分紧迫;助农持续增收的渠道较少、机制还不完善,失地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就业压力较大,改善民生任重道远;少数部门履职能力较差,个别部门瞻前顾后、作风飘浮、办事拖沓,自身建设的任务迫在眉睫。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着力加以解决。
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基本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的攻坚之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今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州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和中央支持藏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围绕“发挥优势、提速抢跑、再创辉煌”的总体取向,把握“维护稳定、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坚持“一个转化、两个加快、三个提高”的总体发展思路,全面推进灾后重建,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民生、促进和谐,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目标,倾力打造美丽、生态、活力、富裕的国际旅游名城。
2010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600万元(现价),增长13.1%。接待中外游客230万人次,同比增长46.4%,实现全社会旅游收入251222万元,同比增长46.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08万元,增长 39.4%,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0000万元,增长36.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895万元,增长17.0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36元,增长1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5475元,增长11.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产业升级,推动国民经济再上台阶
调结构、促转变,是新一年经济工作主线。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围绕旅游主导产业,促进三次产业全面提升,拓展支撑我县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空间。
——坚持“四化”方向,推进农业新跨越。坚持“定标准、建基地、走市场、创品牌”发展思路不动摇,不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提高农业“科技化、标准化、基地化、市场化”水平。突出科技化。推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继续强化农牧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建立和完善县、乡(镇)、村、农户“四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逐步实现人员、技术、品种、物资、信息“五入户”,提高实用技术覆盖面。狠抓标准化。完善适应我县农产品发展要求的农业标准体系,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初步建立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整体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推进基地化。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农牧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发展商品蔬菜基地,甜樱桃、酿酒葡萄等特优水果基地,“刀党”、天麻、大黄、猪苓等药材基地和商品猪、土鸡、兔等畜禽养殖基地,不断提升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提高管理和经营水平,增强特色农业综合效益。坚持市场化。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品牌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程建设。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突破口,培育专业合作组织,支持有实力、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行产销对接,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提高本地农产品商品化率。
——优化产品结构,推进工业新突破。立足可持续发展,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水电、矿产开发规划,科学合理开发水电、矿产等优势资源,加快青龙、多诺等水电建设。坚持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措施,优先引进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的工业企业,积极推进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努力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协调统一。大力发展深加工业。围绕黄金、金磅柿、道地中药材等优势产品,继续推进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特色商品的深度研发,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力争本土旅游商品的生产和销售取得较大突破。
——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旅游大发展。一是按照“景区游、县城住”的思路和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编制完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规划,推进旅游产业向休闲度假体验等综合型发展。二是加紧新景区开发,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内容,加快新区特色魅力商业街区等项目建设。三是完善县城和漳扎镇功能布局,进一步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启动实施漳扎镇旅游服务环境提升优化工程。四是引导旅游企业向县城转移,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升县城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五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旅游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抓好演艺市场、购物市场、宾馆饭店、藏(农)家乐等方面的管理。六是深入实施旅游富民工程,启动12个旅游示范村建设,引导旅游产业向全县乡村延伸。七是打造以《?舞》、《南坪曲子》、九寨沟藏羌风情晚会、地方特色餐饮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和发展旅游相关文化产品,促进旅游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八是围绕旅游产业和农业发展,积极推进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涉旅服务业发展水平。
——精心编制“十二五”规划,明确发展目标。按照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着眼于优化提升经济运行的质量效益,深刻分析县情,认真开展基础调查和重大课题研究,做好与国家、省、州规划的对接和衔接,科学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力争通过“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三次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发展方式更加科学。
二、加强基础建设,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强基础、增后劲,是新一年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等机遇,强化投资拉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水平恢复和突破性发展。
——完善交通网络,破除发展瓶颈。依托阿坝州“一综合、三节点”地区性交通网络建设,制定完善县域交通网络规划,着力建设区域交通枢纽。积极配合推进成(都)兰(州)铁路和成(都)兰(州)、绵(阳)九(寨沟)、九(寨沟)武(都)高等级公路建设,积极争取玉瓦至县城至漳扎镇、迭(部)九(寨沟)公路等旅游通道建设,启动黄土梁隧道工程,全面完成省道205线、301线道路建设。开展通乡油路建设工作,完成保华乡通乡油路改扩建工程。全面推进农村公路黑色化进程,实施通村道路黑色化工程100公里。
——加大农村投入,改善人居环境。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重点加大基地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启动防灾抗旱工程,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认真组织实施“三百工程”,细化实施项目和推进措施,全面改善试点村的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条件。继续推进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工作,在全县13个村实施住房建设、入户电网改造和广播电视传输线路改造等。全面完成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启动10个乡(镇)20个村住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搬迁安置方式,逐步改善高半山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集中开展城乡环境改造、乡(镇)容貌整治和村庄庭院美化等专项工作,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新气象。
——加快城镇建设,增强辐射效能。加快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提高城镇在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体育健身、餐饮住宿等产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加快旧城道路管网改造工作,推进民房改造提升和项目引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县城经济文化中心的整体功能和形象。结合魅力乡(镇)建设,提高双河、白河等7个乡(镇)所在地的基础配套功能。
——深化开放合作,增强发展动力。深入研究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和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有效开展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活动。积极引导和发展新兴产业,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牢固树立亲商、重商、护商意识,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优质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三、强化项目监管,保质保量完成重建任务
抓质量、强监管,是新一年灾后重建的重点。我们必须坚持“遵循规律、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重建思路,依法办事、全程监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重建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一本明白账、放心账。
——全力推进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全面加快永乐幼儿园、永丰小学等教学设施和附属设施建设,确保所有学生2010年春季开学前搬入新教室;完成漳扎镇卫生院等卫生设施重建,加快体育馆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增强规划的先导性和严肃性。盘活旧城区闲置资源,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实施道路管网改造二期、风貌改造、县城苟家地市政基础设施改造等工程,完成永乐镇拆迁户的原址重建和异地安置,抓好城镇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启动实施漳扎镇牙扎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及防治工程,建设县级综合减灾应急指挥中心,逐步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继续推进林业、能源、水利等重建项目建设。
——全面加强灾后重建项目管理。坚持把项目管理作为科学重建、阳光重建、廉洁重建、节约重建的重要保障。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坚持论证充分、衔接科学、报批严格、资金平衡的要求,全面加强项目的前期管理,尽最大可能避免决策失误,力争用有限的资金多办利民惠民之事,多办关系未来发展之事。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坚持质量与速度相统一,明确责任主体,健全工作制度,强化合同约束,坚持严厉处罚,坚决防止发生重大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实现科学重建、安全重建、和谐重建。提高项目管理能力。坚持经常性、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项目管理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全县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项目管理能力和水平。全面自查整改。建章立制、长期坚持,条块结合、逐个过滤,经常性开展项目清理检查,及时发现整改问题,确保每个项目都经得起任何形式的检查和检验。
四、致力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社会协调发展
重民生、促和谐,是新一年社会发展的落脚点。我们必须坚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解决好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更为优先的位置,进一步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和社会和谐度。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积极就业和积极创业的扶持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范围。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强化城乡低保动态监管。新建玉瓦、勿角敬老院,逐步实现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做好救灾救济、优抚安置、法律援助等工作。
——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完善教育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加强乡村卫生网络建设,完善县急救中心和医疗急救站服务功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抓好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引进,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加强电视网络主干线建设。扎实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和第二轮修志任务。充分发挥常态民兵队伍作用,扎实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县”。实施生态保护工程,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大力支持档案、外事、地震、气象、无线电、妇女儿童等事业发展。
——加强社会综合管理。严格执行《阿坝州宗教事务条例》和《阿坝州藏传佛教事务管理暂行办法》,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建立和完善工资发放监控、劳动纠纷预警机制,切实做好劳资纠纷稳控工作。充分发挥“大调解”平台作用,加大矛盾调处和联动处置力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治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强化传染病预防控制,积极防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群众自治,完成第八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完善社区管理相关制度,发挥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加大村务公开力度,保障村(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完成“五五”普法任务,编制“六五”普法规划,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制意识。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强化责任意识,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强责任、重效能,是新一年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我们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理念,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着力建设服务型、创新型、法治型、效率型和廉洁型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思想感情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行政部门服务意识,大力营造重实干、讲奉献的行政环境,努力营造思发展、谋民利、解民困的浓厚氛围。
——建设创新型政府。全面分析我县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工作机制、管理机制上敢于打破常规,结合工作需要和群众意愿,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优化工作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建设法治型政府。深入开展法制示范政府创建活动,不断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与程序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政务公开,严肃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依法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认真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办好人民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建设效率型政府。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政务督查和效能监察,加强以绩效为导向的目标管理。继续加强审批管理,进一步落实“两集中、两到位”,优化审批流程。抓好行政管理体制和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
——建设廉洁型政府。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执法监察力度,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管理机制,加强资金管理,优化支出结构,节约政府开支。加强对重要领域、重点项目、重大资金的审计监督,不断增强政府免疫力。认真抓好政风行风建设,严格工作纪律,坚决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治腐败。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2010年承诺为群众办以下10件实事:
1.建设乡村油路100公里;
2.打造12个旅游示范村,实施漳扎镇景观提升工程;
3.完成旧城道路、管网、风貌改造工程;
4.建设廉租房300套;
5.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6.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和223个村垃圾焚烧池;
7.完成新区和永乐幼儿园建设;
8.对大录、罗依、永和3乡11个村实施农网改造;
9.建设120个村民活动中心;
10.新增城镇就业400人。
各位代表,艰辛成就伟业,奋斗铸就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为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建设美丽、生态、活力、富裕的国际旅游名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