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县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九寨沟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 石玉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今年是极不平凡、极为艰辛、极其特殊的一年。面对严峻的反分裂斗争形势和突如其来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全县各级干部和群众,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下、在县政协的支持下,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坚定不移反对分裂,全力以赴抗震救灾,千方百计加快恢复重建。目前,全县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进。
一、狠抓生产自救,国民经济逐步恢复
今年1至4月,我县国民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我们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全力开展生产自救,国民经济得以逐步恢复发展。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预计完成84215万元,同比下降4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13万元,同比下降20.2%;第二产业增加值28504万元,同比下降23.7%;第三产业增加值47898万元,同比下降53.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预计实现13043万元,同比下降25.8%;工业总产值预计实现41696万元,同比下降19.9%;预计接待中外游客69.4万人次,同比下降76.5%,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82406万元,同比下降7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35000万元,同比下降40.0%。引进省外国内资金482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51194万元,同比下降58.9%。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390万元,同比下降78.7%;辖区内税收收入预计完成9910万元,同比下降43.3%;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预计完成42800万元,同比增长19.6%。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0550元,同比下降1.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2100元,同比下降17.4%。人口自然增长率6.31‰。
二、坚持以人为本,抗震救灾取得突破
“5·
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积极采取投亲靠友、自建临时住房、搭建帐篷和活动板房、整合富余房源等措施,妥善解决受灾群众临时住房困难。灾后我们共发放帐篷7118顶、彩条布
抓紧抢修基础设施。迅速组织技术力量,调集机械设备,抢修交通、通信、水、电、气等受损设施。地震当日,抢通县内交通主干线,恢复县城、漳扎镇供电、供水和通讯。震后一周,打通九环线、若九路、双青路等主要出境通道,全面恢复17个乡镇供水、供电和通讯。震后一月,恢复九寨沟至成都、绵阳等主要客运线路营运。
严密防范次生灾害。及时邀请有关专家鉴定受损建筑,评估地质灾害隐患。细化完善应急预案,健全群防群测体系。地震后紧急避险安置群众717户3034人,拆除危险建筑401697平方米,排除小型地质灾害隐患33处,确保了受灾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大力加强疫情防控。整合多种卫生资源,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开展疾病诊治、儿童群体性预防接种、动物防疫等卫生防疫工作,累计消毒受灾群众安置点等重点区域2450余万平方米,确保了大灾之后无疫情。
强化救灾款物监管。制定我县抗震救灾物资接收、发放、监管等办法,专户、专账管理省州调拨和县红十字会接收款物,实行县、乡、村三级公示制度,确保了救灾款物规范管理和使用。
全力维护社会安定。及时、准确报道抗震救灾情况,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生产生活急需品储备,严查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确保市场供应;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积极开展大接访活动,确保了社会安定有序。
积极开展援助行动。全县各族各界大力支持抗震救灾,我们先后派出4支医疗救援小分队和3支抗震救灾突击队200余人,分赴汶川、理县、茂县、平武等地抗震救灾。社会各界踊跃捐款,截止
三、突出统筹协调,恢复重建初见成效
及时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将灾后重建与推进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统筹城乡发展紧密结合,组织精干力量,及时编制《九寨沟县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9个专项规划,为灾后恢复重建奠定了基础。
扎实推进城乡住房建设。及时启动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补助过渡安置资金410.6万元、农村永久性住房建设资金2094.1万元、农房维修加固资金1025.3万元,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县10065户农房维修加固工作,永久性农房重建预计年底完成50%以上。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工作已完成摸底调查等前期工作,正按《九寨沟县汶川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实施细则》和《九寨沟县汶川地震灾后城镇住房重建规划》有序推进。
迅速恢复公共服务功能。维修加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9888.1平方米,拆除危险校舍45幢、医疗卫生用房
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县城至黄土梁、双河至青龙桥公路灾后重建将于12月开工;黄土梁隧道已纳入全省2008年灾后重建先期启动项目;成(都)兰(州)铁路九寨沟县场站选址已初步确定。青龙、多诺、双河等重点水电建设项目全面恢复施工,及时修复受损通讯、供电、供水、供气设施,新增通讯基站56座。
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将4781人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开发公益性岗位3866个,解决就业5528人;及时下调失业保险费51.7万元,缓缴五大社会保险1167.9万元,发放失业保险救济金620万元、失业培训补助16.5万元、岗位补贴205.9万元、社保补贴16.7万元。
有序开展对口受援工作。与眉山市协商形成援建方案,确定草地为援建乡。先期286万元援建启动资金已全部到位,草地乡农房重建完成141户,中心校完成施工图设计等前期工作,卫生院维修加固全面完工,上草地村整村搬迁异址重建基础工程正抓紧实施。人力资源援助工作扎实推进,眉山市已选派1名县级干部和17名业务骨干到我县开展援建工作;我县8名科级干部和17名业务骨干正在眉山挂职锻炼和培训学习,并选派66名农村青壮年前往眉山接受水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组织30名畜牧技术人员到眉山考察学习。
四、深化惠民行动,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结合灾后重建,继续深化惠民行动,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安排60万元用于教育绩效考核,继续保持了本科硬上线全州第二名的好成绩。医疗机构行风进一步转变,县、乡医疗机构药品均实行网上阳光采购。积极应对“三鹿奶粉”事件,加强市场整治,筛查婴幼儿1782名,85名患儿全部治愈。文化、体育、广电事业协调发展。“南坪曲子”成功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131”工程成效显著;九寨沟中学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顺利开展;县城、漳扎镇城市道路监控系统和广播电视网络光缆传输工程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州级文明县城创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健全长效机制,新增垃圾收集站等城乡环卫设施10处,城乡环境卫生进一步改善。成功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启动。国防和民兵预备役、无线电管理、县志、妇女儿童、外事台侨、档案、气象、消防、保密等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全县扶贫工作有序开展,完成住房解困工程400户、新农村建设试点村5个、扶贫新村建设2个,发放特困农牧民生活救助金46万元。先期启动马家乡瓜地岩村大骨节病区易地搬迁工程,完成黑河绕腊、勿角英各等10个村整村推进(移民安置)工程,完成“易地育人”学校改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将761名大骨节病区学龄儿童全部转出,将未集中供养的28名Ⅲ度患者按月人均200元纳入五保供养,将208名Ⅱ度和795名Ⅰ度患者按月人均41元纳入农村低保,将所有大骨节病患者全部纳入农村医疗救助。
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不断加强。举办品牌培训、阳光培训、劳动转移等培训2918人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4万人次,帮助下岗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85人。征缴五大社会保险基金1754.3万元。将6668名城镇居民纳入城镇低保,7113名农村人口纳入农村低保,并实行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将849名符合条件的五保户全部纳入五保供养。实施城乡医疗救助2024人,发放救助金76.2万元,“新农合”参合人数46580人,参合率93.7%,报销医药费371.6万元,6140名农牧民受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前期工作全面展开。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实现连续21年无森林火灾,完成人工造林333.4公顷,封山育林1533.6公顷,森林管护20.8万公顷,义务植树8.5万株,8486.6公顷退耕还林成果进一步巩固,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绿化模范县。森林分类区划界定通过省州评审验收。完成藏区“一灶一炉”温暖工程1000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3平方公里。 COD(化学需氧量)削减168.06吨。全国第一次污染源调查顺利开展,创建“四川省环境保护模范县”工作已通过验收,首批省级生态县创建工作顺利启动。
八件实事逐一落实。一是结合灾后重建、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新农村建设,启动了大录八屯、陵江岩里等13个乡镇21个村组异地重建安置工程。二是结合旧城改造顺利启动城镇重建,已完成旧城区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旧城区管网改造设计和实施方案编制,漳扎镇控制性详规和消防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三是农村消防环境进一步改善,全县80%的行政村已配备消防池,重点村寨消防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四是文化网络建设稳步推进,已完成乡文化站规划。五是住房保障不断加强,新建廉租房46套2205平方米、经济适用房110套8300平方米。六是惠民帮扶网络体系进一步延伸,各乡镇已建立乡(镇)帮扶服务站,形成了“覆盖到乡、延伸到村、服务到户”的惠民帮扶体系,县惠民帮扶中心荣获“省先进单位”称号。七是农村公路建设扎实推进,完成永和乡5.3公里通乡油路建设,建成通村油路14.8公里、通村公路38.5公里,提前启动14条71.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八是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5647人。
五、坚持民主法制,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着力加强民主法制和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增进民族团结,深化平安创建,强化反分裂稳控措施,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反分裂维稳工作取得实效。拉萨 “3·14”、阿坝 “3·16”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发生后,我们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工作,广泛开展反分裂维稳教育活动,深入揭批达赖分裂集团反动本质,切实增强各族群众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坚决打击分裂破坏活动,切实加强重点单位、重要设施、公共场所的安全防范,实现稳控无缝全覆盖,确保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全县社会稳定。
民主法制和基层政权建设不断加强。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深化“三大警务”和“三基工程”,积极实施“两所一庭”建设工程。
平安创建深入推进。积极开展“平安寺庙、平安灾区、平安景区、平安校园、平安边界”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禁种铲毒工作实现“巩固零种植,确保零产量”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爆炸物品、危化品等安全管理,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8.57% 、42.86% 、7.58%。整合110、119、120应急指挥平台,修订完善九寨沟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县、乡、村等应急预案,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应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六、提高行政效能,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狠抓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强化效能监察,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开通省、州、县三级联网运行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实现“现场办结率90%、按时办结率99%”的目标。进一步创新目标考核办法,科学设置目标体系,突出考核实效性,将职能工作目标和共同工作目标结合,按工作性质对县级部门分组考核,有效促进了政府工作落实。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定期报告相关工作,认真落实审议意见,一年来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5件,满意率93.2%;政协提案46件,满意率98%。着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出台了《九寨沟县人民政府重大决策规则》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开通政府门户网站,初步完成县乡两级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编制。不断加强政府廉政建设,着力完善源头防腐制度,促进了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位代表,2008年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得益于县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眉山市人民的鼎力相助,得益于全县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县各族群众、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关心、支持九寨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回顾过去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灾后重建资金缺口大,技术人才缺乏,配套设施重建点多面广,致使我县灾后恢复重建困难重重。二是产业恢复发展难度大,“5·12”地震再次显现出我县旅游主导产业的脆弱性,受道路交通、次生灾害等因素制约,短期内国民经济复苏难度大,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迫在眉睫。三是政府各部门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履职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不强、办事效率不高等问题,政府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切实加以解决。
灾后重建主要工作
灾后重建是我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必须用百倍的信心和千倍的努力,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灾后重建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兼顾、科学重建。优先恢复受灾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合理调整城镇乡村和生产力布局,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坚持以县乡两级政府为主导,广大干部群众为主体,在国家、省、州、眉山市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精心规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又好又快地重建家园。
灾后重建的总体目标是: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事业超过震前水平,经济发展达到震前水平,努力建设经济发展、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家园,为“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灾后重建的主要任务是:
一、大力推动城乡住房恢复重建,确保家家有房住
坚持“就地、就近、分散安置”的基本方针,把尽快实现居者有其屋,作为灾后重建的首要任务。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落实补助政策,保障建材供应,确保
二、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条件,确保人人有保障
精心组织实施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全面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继续落实就业援助、社会保险、 “三无三孤”救助等政策,着力解决群众因灾返贫、致贫问题。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强化社会保障,完善各类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服务体系。确保受灾群众人人生活有保障、生活条件有提高。
三、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全面振兴,确保社会有进步
优先恢复重建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调整优化校点布局,实行集中办学,扩大寄宿制学校和寄宿生比重,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确保2010年春季前所有过渡房复课学生重返新校园。大力支持九旅校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发展。整合基层计划生育与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重点恢复县乡两级医疗卫生系统,逐步建设村寨卫生室。配齐医疗器械,大力改善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服务设施,确保城乡医疗条件和服务质量超过震前水平。恢复重建体育、广电、档案、文化等设施,修复和重建一批特色民俗文化村寨,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灾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大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功能有提升
围绕“畅出口、强骨架、重安全、上等级”目标,以省道改扩建为重点,打通必要的县际、乡际断头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组织实施县城至黄土梁、双河至青龙桥公路“三改二”工程,推进黄土梁隧道工程,完成县内干线公路修复,协助做好成(都)兰(州)铁路建设。加快通讯设施建设,提高通信网络覆盖率、安全性和应急能力。修复受损电力设施设备,加快多诺、青龙等电站开发。恢复重建各级党政机关、政法机构及工商、金融等监督监管机构办公和业务用房。加快恢复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搞好永乐、漳扎等重点集镇规划建设,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适宜人居的新农村,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名城建设。
五、大力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确保经济有发展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发展农业专合组织,培育知名品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切实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水电、矿产、特色农副产品等优势资源,用好灾后重建优惠政策,狠抓招商引资,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引进一批带动力强、附加值高的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加快金子沟工业集中发展区和白水江、汤珠河流域开发。
深化旅游二次创业。围绕打造国际旅游名城目标,建设最佳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全面实施旅游灾后重建,恢复和提升漳扎镇、县城及周边旅游服务功能。加快新城区五星级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和白河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勿角甲勿池等新景区开发。规范市场监管,强化旅游营销,全力振兴旅游业。
六、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确保生态有改善
坚持预防为主、合理避让、保障安全、重点整治的原则,充分考虑规划性防灾、工程性防灾和技术性防灾,完善各类防灾应急预案和监测体系,着力提高紧急救援救助能力。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保护、建设与管理,加强污染源和环境敏感区域的监测管理,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009年工作安排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州九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旅游二次创业和灾后恢复重建总体部署,坚持民生为本,增强信心,克服困难,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全力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加快经济复苏,促进社会进步,为九寨沟县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9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全县生产总值101100万元(现价),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8300万元,增长6.2%,第二产业38700万元,增长35.8%,第三产业54100万元,增长12.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086万元,增长8%,工业总产值55000万元,增长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000万元,增长95.3%;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80万元,减少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000万元,增长42.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360元,增长1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250元,增长6.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国民经济快速复苏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高我县国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新发展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围绕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努力增加农牧民收入。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约型、循环型、生态型、观光型农业,逐步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继续推广“公司+协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庭院经济。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5400亩,新增优质水果基地1500亩、中药材基地1300亩。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5个,发展生态鸡、獭兔等畜禽养殖,畜禽饲养量达到31万头(匹、只),当年出栏6.2万头(匹、只),实现肉类总产量4233吨,牲畜商品率41%。
推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和创新,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业标准化示范体系,加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推进猪苓人工种植、柿子、PIC生猪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前期工作,加快“九寨刀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项目建设。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农业基地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生产过程监管。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全县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抓好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土地整理和受损农田复耕,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增加高产稳产农田比重。实施牧区节水灌溉项目,新增灌面1500亩,恢复受损农田 600亩,整理土地200亩。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新建9个乡镇兽医站。健全农资和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积极引导农产品销售,加快形成农产品营销网络。继续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加大金融小额信贷支持力度。
(二)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
做强优势工业。积极发展水电、矿产工业,引进特色农产品和黄金深加工企业。实现双河电站发电运行,着力提高电力资源转化率,加快青龙、多诺等电站开发,做好永乐、陵江、黑河、马家等电站前期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工业。
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大招商活动,围绕做优项目,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提供优质服务环境,着力营造亲商、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力争在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作用。
发展园区经济。着力加快金子沟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努力把工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的增长极,促进工业大发展。
加工旅游产品。大力挖掘我县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着力推进旅游纪念品、工艺品、特色旅游商品的深度开发。加强旅游商品生产和营销企业的培育、引进和发展壮大,使旅游商品产业成为我县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三)加快旅游二次创业,实现旅游经济新突破
紧紧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目标,全力推进旅游二次创业,促进旅游尽快复苏。
强化市场营销。完善整体联动营销机制,以媒体、展会、节庆等为载体,强化宣传推广。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增强市场开拓合力,积极培育淡季、非周末、中短程、国内外中远程等旅游客源市场。2009年力争接待海内外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05000万元。
改善基础设施。加快九寨沟、神仙池、九寨天堂等景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着力推进最佳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建设,建成万豪大酒店,加快建设新城区五星级酒店,完善旅游“六要素”服务标准化体系,拓展旅游公交和自驾游服务网络。
丰富旅游产品。加快发展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科考、会展等现代旅游产品。结合农房重建,着力打造永丰民居、大录藏寨和马家胜南、白河南岸、大录八屯、漳扎永竹、郭元水田等旅游文化新村,规范发展高档农家乐。继续推进黑河大峡谷、白河金丝猴、勿角大熊猫等新景区开发。继续打造国际熊猫节、涂墨节等节庆文化旅游品牌。加大“?舞”和“南坪曲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恢复并提升“九寨沟演艺产业群”。
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深入整顿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取缔无证无照非法经营,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抓好道路交通、食品卫生、应急救援等安全工作,强化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努力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
二、强化功能提升,全面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抓好城乡居民住房和各类基础设施重建,编制实施城镇体系、农村建设、城乡住房等专项规划,促进城乡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一)全面推进城乡居民住房建设
集中力量加快农房重建,确保2009年6月30日前全面完成2053户农房重建任务。按照灾后城镇住房重建工作实施细则,完成城镇住房维修加固,全面启动城镇居民住房建设,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永丰花园A区建设,多渠道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结合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移民安置以及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按照“建设牧民定居点、实施帐篷新生活、强化社会服务、发展特色产业”的要求,加快农牧民住房改造,完成8个牧民村456户2017名牧民定居行动计划。
(二)切实改善城乡发展环境
着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重建。优先恢复重建道路、水、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优化分区布局,增强防灾能力。加快启动旧城管网、道路等城镇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加快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下较场滨河景观、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基层政权建设。完善城乡规划体系,编制九环沿线乡村规划。重点抓好农村公路、供水供电、沼气、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继续推进大录乡农网改造,修复沼气池524口,解决14个村6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实施15个乡级政权建设。
切实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完善乡村环卫设施,健全长效机制,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和居民小区管理,探索城市综合执法机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着力改善城乡环境卫生。
(三)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全力推进迭(部)九(寨沟)、九(寨沟)武(都)公路前期工作,争取立项。启动若(尔盖)九(寨沟)路、神(仙池)大(录)路修复工程。抓好县城至黄土梁、双河至青龙桥公路“三改二”工程施工管理。协助做好成(都)兰(州)铁路、黄土梁隧道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认真做好对口受援工作
完成草地乡中心小学异地迁建,加快上草地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村干部、养殖专业户、致富带头人开展各类培训,完成对口支援培训1000人(次)。
三、突出科学发展,着力推进社会事业全面恢复
狠抓教育基础设施重建。完成51000平方米中小学校舍恢复重建,让所有过渡房就读学生于2010年春季重返新校园。继续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依托眉山市师资力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水平再上新台阶。
加快公共卫生服务重建。扎实推进县乡两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工程,启动马家、白河等乡卫生院恢复重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抓好传染性疾病、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加强卫生行业管理,强化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完善急救网络,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着力重建精神文化家园。实施县体育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体设施建设,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协助做好全州光缆干线工程,继续实施“
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继续推进林业“三大工程”建设,加强护林防火,强化林政管理,切实维护林区稳定。启动2009-2010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29.66平方公里,切实搞好县城周边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修复。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进一步加大农村环保力度,加快农村环卫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抓好3至5个优美乡镇创建,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抓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二轮修志、科技富民推进行动等工作。统筹抓好国防和民兵预备役、无线电管理、妇女儿童、外事台侨、档案、气象、保密等工作,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恢复发展。
四、坚持民生为本,着力维护社会政治和谐稳定
努力扩大就业。认真落实就业援助特殊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就业服务指导,强化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搞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工作,着力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确保每个家庭至少有一人稳定就业。加强劳动监察,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落实灾后社会保险特殊政策,继续扩大五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制定失地无业农民养老保险办法,继续巩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成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贫困家庭救助制度,提高城乡低保覆盖面,切实加强大骨节病患者保障工作,抓好社会救助福利服务中心的管理,做好优抚安置、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互助等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加强防灾减灾。健全地震、地质、气象、洪涝灾害等专业监测体系,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群测群防等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建立应急水源、备用电源和应急通信系统。加大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监测力度,实施永丰双龙沟和菜园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深化平安创建。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妥善处理好各类信访案件。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宗教政策,加强寺庙管理,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化“三基工程”和“三大警务”建设。继续强化禁种铲毒,巩固 “零种植”,确保“零产量”,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监管,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加强消防工作,大力整治消防隐患,着力优化全县消防安全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九寨沟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深入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切实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
五、落实责任追究,着力提高政府行政服务效能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新理念、增添举措、破解难题,不断提高政府执政水平,坚决打赢灾后重建攻坚战。
(一)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努力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创造性工作的本领。立足县情,深入调查研究,科学谋划发展,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本意识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切实推进政府各项工作。
(二)大力提高行政效能
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推行限时办结超时默认制,深入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加强效能监察,强化执行力,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率。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务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进程,全面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完善“并联”审批制度和“绿色通道”代理服务制度。扎实推广电子政务应用,切实解决文山会海问题,着力降低行政成本。
(三)切实加强依法行政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强化普法宣传和执法培训,加强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和审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认真贯彻监督法,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接受公民、社会和新闻媒体监督,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依法、公正、有效运行。
(四)坚决维护政府形象
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政务公开,进一步丰富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信息。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加强审计工作,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对灾后重建中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坚持救灾款物使用公示制,做到取信于民,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抓住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格兑现政府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严格管理领导和干部,树立勤政为民的好形象。
各位代表,2009年,本级政府承诺的10件实事是:
1.建设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60套;
2.完成若九路灾后恢复重建84公里、黑河绕腊口桥和安乐上桥维修加固;
3.完成藏区“一灶一炉”温暖工程1000户;
4.实施旧城区管网改造工程;
5.完成中小学校教学用房恢复重建;
6.完成10个村新村建设;
7.完成7个乡卫生院和40个村卫生室恢复重建;
8.完成县妇幼保健院建设;
9.新增城镇就业400人;
10.新增乡村环卫设施200个。
各位代表,无情的地震震毁了我们的家园,夺走了我们的亲人,但是它震不垮我们重建美好家园的精神和信心,夺不走我们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今天,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前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下,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扎实推进灾后重建各项工作,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和建设更加美好的新九寨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三无三孤”人员:指因灾造成的无房可住、无生产资料和无收入来源的困难群众和因灾造成的孤儿、孤老、孤残人员。
PIC生猪:指目前省州推广的一种五元杂交、瘦肉型猪种。其肉质细嫩,瘦肉率达60%以上。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
两所一庭: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
三项制度:行政机关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
两集中、两到位:指行政审批部门将行政审批职能集中到一个内设机构,并将该内设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部门将行政审批权向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授权到位,行政审批事项在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到位。
旅游“六要素”:指吃、住、行、游、购、娱。
九寨沟演艺产业群:指由九寨沟现有的10家演出团体共同组成的产业群体。
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指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性开发建设项目的污染治理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制度。
“并联”审批制度:指针对办理事项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前置部门,实行“中心统一受理,抄告相关窗口,同步进行审批,限时完成办结”的工作方式。
“绿色通道”代理服务制度:指对纳入国家、省、州、县规划的重点项目,简化程序,特事特办,执行国家和省州规范建设项目管理权限的相关规定,从优从简,促进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的一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