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讲话专题

文化自信为中国道路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编辑日期:2017-06-21】 【来源:人民网】 【关闭】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文化自信的重大命题,深刻阐述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和重要地位,全面回答为什么要增强文化自信、依靠什么增强文化自信、通过什么途径增强文化自信等根本问题,形成了对文化自信的系统性理论表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丰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拓展中国道路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深刻认识文化自信的深厚文化根基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习近平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把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置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伟大的实践、傲人的成就、美好的前途共同支撑的坚固平台上,指明了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丰厚滋养。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发展等历史时期,积累了数不胜数的文化典籍,形成了丰富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浸润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习近平同志高度评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用精神命脉、重要源泉、坚实根基、突出优势、最深厚的软实力来说明其地位和作用,强调我们的文化自信“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

  以革命文化为深厚根基。革命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与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相联,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精神追求的集中体现。革命文化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又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革命性、科学性。正是在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取得革命斗争的胜利,培育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形成和发展了革命文化。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既引发了中华文明深刻变革,也走过了一个逐步中国化的过程。”因此,深刻认识和把握作为文化自信深厚根基的革命文化,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灵魂,坚定不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现实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和发展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作为文化自信的现实支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建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和革命文化的基本精神。而且,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化视域,还要扩展到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来看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具有文化自信,不仅仅缘于文化的厚重与先进,而且缘于实践的成功、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为我们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牢牢把握增强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 

  增强文化自信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习近平同志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关系,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他用六个“更”、三个“事关”,简洁而深刻地阐明了文化自信的地位和增强文化自信的意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一个社会,文化深及精神思维、价值理念、心理结构,因而内涵更加丰富、境界更加深邃、意蕴更加厚重,建立在先进文化上的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显然,增强文化自信既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客观要求和逻辑必然,又是支撑和形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文化要素的整体呈现。因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内在精神支撑和稳定信念支持,具有厚重的精神力量和独特的凝聚力、影响力。所以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毛泽东同志曾把《红楼梦》视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在一定语境下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和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同志从历史发展规律、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党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的高度,强调文化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深刻揭示了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力量。

  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习近平同志用这三个“事关”,将增强文化自信置于对国家、民族和文明发展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历史高度、全局视野揭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增强文化自信,就要尊重本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尊重本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就要为如火如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及其成就感到自豪与振奋、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并为之不懈奋斗。有了这样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走向国运昌盛,才能抵御一切“妖魔化”的攻击,才能以厚重独立的民族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否则,在国际文化竞争和西方文化霸权面前,我们就有可能陷于被动。

  以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人类文明 

  增强文化自信,不是躺在前人文化发展的“功劳簿”上自我陶醉、止步不前,而是以此为强大精神动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时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明晰增强文化自信的基本指向,贯穿于习近平同志关于文化自信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中。

  文化自信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新社会新国家,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要有新文化。新的时代条件下,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当前,我国在文化建设上的根本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只有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有坚定的战略定力、强大的精神动力,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以稳健的步伐不断迈向新高度。

  文化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是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增强文化自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支撑。

  文化自信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在经济全球化、价值多元化和文明多样化的当今世界,任何文明的发展进步都需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习近平同志指出:“各国各民族都应该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这是增强本国本民族思想文化自尊、自信、自立的重要条件。”我们在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过程中,必须摒弃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胸狭隘的民族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通过练好内功打牢中华文化软实力的基础,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和独特魅力。同时,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着力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努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 人民日报 》( 2017年06月20日 07 版) 

附件下载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中共九寨沟县委 九寨沟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中共九寨沟县委宣传部 九寨沟县政府办公室 备案案号:蜀ICP备11026293号
网站维护:九寨沟县新闻中心 九寨沟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