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沟县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工作报告
九寨沟县人民政府县长 陶 钢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我县历史上极不平凡、极其艰辛的一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党中央、国务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省委、省政府治蜀兴川基本方略和州委、州政府“三区一中心”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严格执行“四个全域·四个九寨”战略规划,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加快九寨新发展,经济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在全州唯一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全县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脱贫基础得到全面夯实、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正值全县人民奋发有为、跨越发展的关键时刻,8月8日21时19分,九寨沟突发7.0级地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世界自然遗产和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以旅游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经济遭受重创,交通、通讯、市政、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遭受不同程度损毁,藏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受到严重影响,近40年的旅游发展成果遭到沉重打击。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省委王东明书记,省政府尹力省长和州委刘作明书记,州政府杨克宁州长等省、州领导带队连夜赶赴灾区,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打了一场威武雄壮的抗震救灾攻坚战。8月16日全面进入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9月30日全面实现受灾群众返家入住,11月8日全面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全县呈现出重建工作科学推进、社会大局总体稳定、群众生活恢复提升的良好态势。受地震影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与年初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68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5亿元;实现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249元,比上年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25元,比上年增长8.7%。在经历建县以来最重大自然灾害严重破坏情况下,取得以上成绩,实属不易。
一、众志成城,百折不挠,全力夺取抗震救灾阶段性重大胜利
地震发生后,中央、省、州第一时间做出响应,紧急拨付救灾资金,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驰援,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同时,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同心协力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奋力夺取了抢险救援的重大胜利,创造了抗震救灾史上的伟大奇迹。
——全力以赴抢险救援。震后10分钟,迅速启动I级应急预案,联合九管局、大九旅成立“8·8”九寨沟地震抗震救灾指挥部,组建9个工作组,全力投入抗震救灾。震后1小时,紧急设立“帐篷医院”,成功救治伤员472人。组织2500余人开展道路抢通和通讯、电力抢修;2小时后县城恢复通讯、供电;12小时后全县通讯、电力基本畅通;18小时后成功在国道544线3处断道抢通便道,出县通道全面畅通。震后24小时内安全有序转移游客及务工人员61500余人,赢得社会各界高度赞誉。
——抓好次生灾害防治。坚持把震后次生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组织四川华地等8支专业队伍、197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次生灾害大排查大评估,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776处(其中新增隐患点303处)。8月19日,全面启动实施19处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现已完工17处)和63处地质灾害应急排危工程(现已全部完工)。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对新增地灾隐患点编制“一表两卡”[1],建立“一日一会商”研判机制,落实专人24小时监测,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统筹推进过渡安置。震后24小时,启动受灾群众应急安置,在17个乡镇科学设置临时应急避险点301个,安置群众27243人。分类制定过渡安置方案,需过渡安置受灾群众全部采取投亲靠友、租用临时住房等方式进行安置(给予每户5000元一次性补助),对分散安置群众落实每人每天20元生活补助、1斤成品粮临时生活救助等政策。严格按照“五有三防”要求,创新建立“一长六员”[2]网格化队伍管理模式,全力做好灾区治安维护、消防安全、卫生防疫等工作,确保灾区社会大局稳定。
——全面开展住房重建。委托13家鉴定机构对全县(除九寨沟景区外)农房、城房、公建三类房屋建筑进行受损情况鉴定和判定,其中需维修加固城乡住房14629户、需重建城乡住房116户。制定印发《“8·8”九寨沟地震灾后农房重建工作方案》等5个专项方案,选派33名工程技术人员全程指导全县房屋重建和维修加固,引导受灾群众不等不靠、重建家园。目前,14629户农村住房维修加固已全部完成,14400户通过验收,向验收合格的13667户兑现维修加固补助资金4514万元。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利用“帐篷派出所”“帐篷司法所”、法律服务工作站等载体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制定维护社会稳定8条措施,依法从严惩治“天价包车费”“假冒记者”等违法行为。全面加强市场巡查,监测震后建材市场价格,维护市场稳定。整合各方力量线上线下销售脆红李等特色水果316.5万余斤,组织震后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并通过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群众就业,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得到全面部署,切实保障群众利益。9月1日,漳扎镇中心校201名学生实现异地复课,全县中小学生全部复课复学,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二、科学规划,谋定而动,全力描绘灾后恢复重建美好蓝图
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我们积极配合编制《“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争取重建项目205个,规划总投资109.16亿元(含九寨沟景区内重建项目34个,规划总投资36.57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后,我们按照中央、省“实行‘省统筹指导、灾区州县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体制机制”要求,紧盯省委3年基本完成九寨沟灾后恢复重建目标,全面落实“五项原则[3]、五个结合[4]、五类重点”[5]重建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为科学推进恢复重建夯实基础。
——建立健全重建体系。及时组建县“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下设公共服务及城乡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地灾治理和生态恢复、文化旅游产业、飞地园区建设、监督检查6个专项工作组。科学组建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办公室,整合30余名年轻骨干和对口帮扶力量集中办公,下设综合协调督查、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质量管理、生态文明建设5个工作组以及合同审查、项目前期要件办理、财政评审、空间规划审查4个工作小组。不断强化重点项目“五加一”[6]统筹,坚持“一周一例会、一事一会商”以及“周报告、月督查、季问责、年考核”制度,实现“四有”[7]工作目标,确保重建工作高效推进。探索建立由“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重建决策咨询和监督委员会,逐步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线跟进”的恢复重建监督机制。
——细化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借鉴芦山地震恢复重建先进经验,紧扣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注重建章立制,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制定《九寨沟县“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等“两方案、一计划”[8]、《九寨沟县“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等“一办法,三细则”[9]以及抢险救灾工程管理、要素保障、群众参与、决策机制等管理办法,明确职责,树立规矩,统筹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制定“一单一表,四小组”[10]等工作制度,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制定《关于实施“廉洁细胞”工程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的工作方案》,对55个抢险救灾工程项目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对18个单位紧急物资采购项目全过程监督,确保重建项目科学规范实施。
——科学编制空间规划。在灾后重建“1+5”规划体系框架下,深入研究九环沿线重点区域“多规合一”,坚持城镇规划与乡村规划相互统一、产业规划与要素规划相互统一、住房规划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互统一。加快《九寨沟县城市总体规划》《漳扎镇总体规划》修编,同步启动《九寨沟县修建性详细规划》《漳扎镇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旧城中心公园项目、聚宝山公园项目、双柳地、沙坝大坝等重要节点和重点区域的城市概念性规划设计。协助加快《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等修编,着力构建科学完备的规划体系。
——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科学制定年度实施计划,细化落实重建任务,大力推进房建类、地灾类、市政类、交通类、产业类、生态类等项目建设,对漳扎镇小学校、九寨沟县第二人民医院等12个房建类项目和漳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九寨沟县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11个市政类项目分别进行打捆建设,目前正抓紧开展前期工作。积极引进成都兴蓉集团、中国建筑西南院进场参与恢复重建,拟采用打捆招标与工程总承包(EPC)结合的模式推进重大市政及公共服务设施先期启动项目,全面保障恢复重建项目有力有序推进。
——强化重建要素保障。启动《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完成漳扎镇、县城等灾后重建重点地块安置补偿方案,落实2018年计划开工项目建设用地439公顷。探索建立“一套体系、一个平台、一家银行、一家企业”机制,拟定《九寨沟县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融资计划方案》,组建国投、城投公司,通过发放政策性债券、收益性债券,向农发行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及开发性银行贷款,成立产业引导基金等途径,为恢复重建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加强砂石等地材、建材供需对接,实现先期启动项目有序推进。强化道路保通保畅,确保物资供应高效、畅通、安全。
三、以人为本,精准发力,全面推动脱贫奔康民生改善
震前我们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切实抓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摘帽条件基本具备。震后我们科学推迟摘帽时间,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脱贫攻坚,动员和组织全县干部群众以担当精神勇扛脱贫重任,以精细举措开展深度帮扶,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创新建立“2+4+9”工作机制、片区作战制、跟踪督办制及“七个一”帮扶机制,精准实施“22个专项扶贫”,新建1所中心校,改建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完成14条村道、13个村卫生室、4个村文化室建设,县摘帽“一低三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户脱贫“一超六有”指标全面完成。全年投入扶贫资金4.16亿元,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43亿元,为16个乡镇各落实100万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每个贫困村各5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实现12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全覆盖,收益626.68万元、分红430.19万元。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推进民生项目建设,42户173人易地扶贫搬迁全面完成,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积极争取民盟四川省委、省政府驻京办、浙江省嘉兴市、成都大学等对口帮扶力量给予帮扶支持,邛崃市派出49名援藏干部对口支援,并以年度财政收入的0.3%分5年投入250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九寨沟。全县37名县级领导联系17个乡镇,105个县级部门、48名第一书记联系120个行政村,3800多名干部主动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出实招、真扶贫,精准识别更加精准,精准帮扶更加有力,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经州级考核验收,36个贫困村退出、707户2457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1.2%。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十五年免费教育,免除6771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书本费,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6771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62人;九寨沟县中学成功创建省二级示范高中,高考硬上本科线115人,再创历史新高。及时对受损教学用房进行安全鉴定、维修加固或拆除,确保全县中小学校如期复学。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正式挂牌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九寨沟分院;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实行药物100%阳光采购,100%“零”差率销售。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九寨沟县撤县设市的决议,目前正全力开展申报工作。大力推动文化惠民工程,建成非遗文化展示中心,促进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社会保障持续改善。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参加基本医疗保险61939人,参保率达99%以上。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16379人(次),执行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开辟灾后“医保服务绿色通道”,实现“一站式”医疗保障报销,完成医疗救助14780人次。建设15所城乡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354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补助资金3716.14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73人次。成功举办两场震后大型招聘会,实现震后再就业7800余人,全年劳务转移输出1.6万人次。公益性岗位由震前的902个增加至2166个,确保每个贫困户家庭安排1名公益性岗位。政策兜底由震前1523人增加至震后2001人,为118户472人发放临时生活救助35.1万元。对753名因灾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212.07万元,代缴医疗保险113.44万元。
——民生实事精准落实。全面加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建立健康档案74920人,建档率达91.93%。改造乡道10公里、村道21.5公里,解决1106名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实现宽带村村通,完成1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设施、30个行政村广播村村响工程、1个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完成藏区新居建设455户、棚户区改造66套。开展贫困人口免费体检4004人次,发放教育、卫生扶贫救助基金306.57万元。积极组织申报科技扶贫项目,建成2个科技扶贫基地。社会保障低保线和贫困线“两线合一”全面实现,兑现资金154.32万元。建立1591万元的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贷款3504万元,建成33个电商服务站点。十项民生工程及19件民生实事建设进度和支付进度实现两个100%。
四、着眼全局,重点突破,全力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
受地震影响,全县经济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上半年,经济发展保持良好态势,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地震发生后,我们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不等不靠、恢复生产,努力把地震给经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国民经济加快恢复发展,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和县域经济发展模范县。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年初即制定《2017年九寨沟县“项目年”工作实施方案》,经中期调整最终确定27个重点项目。上半年,我们扎实推进九绵高速、九若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推动九寨·鲁能胜地、永乐·温泉谷等旅游项目建设。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在全州率先建设项目APP微管理平台,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水平。震后,我们千方百计消除不利影响,在积极对接重建项目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9月20日,举行灾后重点项目复工启动仪式,集中复工8个重点项目,新开工2个重点项目。目前,九绵高速征地拆迁工作即将完成;九寨·鲁能胜地希尔顿酒店震前实现开业;九若路计划2018年内开工建设;通用航空机场建设已委托民航西南设计院进行选址论证;勿角民族生态旅游试验区(含甲勿海景区开发)正加紧开展策划可研、测绘设计等前期工作。
——财税金融支撑有力。上半年,我们认真落实“营改增”、资源税改革等国家政策,强化财政增收措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力保障民生项目、社会事业等资金需求。全年投入财政资金1.45亿元,主要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预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15亿元,同比增长33.82%,人均财力大幅增加,有力保障了民生项目、社会事业和惠民政策的资金需求。成功组建县政府金融办,充实专业工作力量。强化实体经济项目信贷支撑,贷款余额达40.81亿元,信贷规模位居全州第二。加快筹建村镇银行,挂牌成立四川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九寨沟县办事处。积极筹建农投、旅投公司,争取工商银行在九寨沟县设立分支机构。震后,我们立即启动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及时足额调度划拨救灾资金,对抗震救灾物资紧急采购资金等进行重点检查,确保救灾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同时,我们认真研判财政收入形势,及时跟踪收入进度,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均衡入库。
——特色产业恢复发展。上半年,我们坚持全域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发展,依托重点旅游类项目建设和甲勿海、太平沟等景区开发,逐步完善全域旅游布局。甘海子、神仙池、大录藏寨A级景区创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加快完善,旅游综合执法体系不断健全。全年接待游客4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68亿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甜樱桃、金榜柿、刀党等特色农产品和道地中药材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不断壮大。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积极支持马脑壳金矿开展探转采,生产黄金300公斤,黄浦电力和国家电网成功并网。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85亿元。一批“乡镇电商服务站”和“村电商服务点”相继建成,成功申报四川省“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并启动实施该项目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项目,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1亿元。面对震后严峻形势,我们进一步增添举措,积极对接省州产业发展专项方案,争取更多发展提升类项目纳入总规,实践探索经济恢复发展新路。加快羌活沟森林灯光秀、甲勿海生态旅游区等项目前期,联合西林凤腾公司启动直升机空中观光旅游项目,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九寨”杯国际摄影大赛。促进“农旅”“工旅”深度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复苏。
——城乡建设协调推进。深入开展“交通大会战”,川主寺—九寨沟县城观光火车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乡村道路通畅工程、通乡公路改扩建工程全面完工。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玉瓦水电站投产发电,无电村通电工程、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紧实施,农村宽带与视听协同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宜居县城建设试点全面推开,旧城区连片开发和新城区优化提升成效显著,老城旧楼拆除、县城及漳扎镇供水设施改造、生活垃圾处置场及污水管网改造、聚宝山公园建设、文化艺术中心改建等项目有序推进,漳扎镇成功入选四川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加快36个扶贫新村、24个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县项目和20个“庭院经济”示范村建设,杨家湾村、芝麻家村、南岸家村获评2017年省级“四好村”。制定《九寨沟县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城乡面貌正逐步恢复提升。
——生态建设扎实开展。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率先在全省编制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大力实施“绿色九寨”行动,及时成立九寨沟县绿化委员会,推进绿色家园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环境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白河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力开展污染减排和防治水、大气、土壤污染“三大战役”,扎实开展环保大检查大整改工作,省督察组现场反馈的40个问题和州环保大检查梳理的27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成。地震发生后,我们立即对原生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受高强度扰动影响和川金丝猴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直接影响进行全面评估,积极配合省州开展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先期启动6个遗产地保护修复应急先导性科研项目、2个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类项目,最大程度恢复自然生态功能。积极参与国家公园建设试点,5.93万公顷面积划入大熊猫国家公园,被环保部命名为全国首批、四川唯一的“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开放合作持续加强。成功争取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甲勿海设立大熊猫研究基地,举办全域旅游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先后与成都兴蓉集团、中金国泰控股集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年成功引进项目9个、协议投资近100亿元。震后,我们第一时间与相关企业取得联系,稳定并提振企业投资信心,及时消除地震对招商引资的负面影响。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与绵竹市就德阿“飞地园区园中园”深入开展合作,完成园区总体规划和概念性规划编制,成功洽谈7个储备项目、预计投资15.4亿元。
五、依法行政,提升效能,全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抗震救灾和脱贫攻坚进一步加强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大大提升了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公信力,政府自身建设在攻坚破难中得到全面加强,群众认可度明显提升,社会大局趋于稳定,为有力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民主法治进程不断加快。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治县“4+5”工作机制,制定《九寨沟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17—2020年)》,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持续推进“七五”普法,全面完成建县以来制发文件清理工作。坚持向县委、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提案91件,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积极开展行政权力规范清理工作,清理行政权力事项5440项,接待法律援助502人,办理法律援助事项596件,办结法律援助案件32件,群众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社会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利用“雪亮工程”等有效平台,深入开展“打击盗抢骗犯罪”“社会治安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保持对刑事犯罪的高压态势,全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排查矛盾41件、落实包案领导41个,落实责任单位61个、责任人83人,化解矛盾41件,落实稳控措施178条,接访群众29批198人次,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25起。严厉打击阻碍九绵高速建设征地拆迁违法行为,对抢栽抢种苗木行为予以依法查处,维护良好法治环境。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推进,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五批、四川唯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牢固树立“防范胜于救灾”思想理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督查、月报告”常态化管理,全力以赴抓好防灾减灾和安全生产工作,有力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政府自身建设取得实效。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筹备县行政审批局组建,在全州试点县中进度最快。规范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2143件,提前办结率99.79%,按时办结率100%。扎实开展“扩权强镇”工作,创新行政执法管理模式,行政效率显著提升,荣获2017年度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优秀基层单位等荣誉称号。成立40余位省内外专家组成的全域发展咨询委员会并召开两次全体会议,充分发挥知名专家“外脑”作用,进一步提升决策科学化水平。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拉网式”集中排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受理信访举报47件次,立案审查35件(其中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案件8件、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案件31件、扶贫领域违纪案件10件、责任追究案件20件),党纪处分35件36人,收缴违纪款36.99万元,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氛围。
过去一年,机关事务、外事台侨、妇女儿童、人民防空、气象、兵役、保密、地方志、老龄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等重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人间有难,大爱无疆。在危难之际,各救援队伍、广大志愿者和社会各界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与九寨人民心相通、情相连、难同担,深刻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情谊,全面展示了中华民族团结、奉献、友爱的互助精神,更有力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九寨人民将永远铭记、世代传颂!
我们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的英勇奋战,归功于全国各地、社会各界、对口帮扶邛崃市和各兄弟县(市)的无私援助,归功于全县各级干部、各族群众的顽强拼搏。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和8.19万九寨各族群众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民兵预备役人员和给予我县大力支持、帮助的各界人士,以及全县各级干部、各族群众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九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一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业一枝独秀的局面尚未改变,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排名始终靠后,九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未能有效解决。二是灾后恢复重建任务繁重。此次地震具有破坏大、损失大、影响大,衍生灾害特别严重的特点,恢复重建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体制机制尚未健全,资金保障、能源供给、人才支撑等制约因素还比较突出,重建任务异常艰巨。三是脱贫摘帽压力巨大。受地震影响,省委、省政府决定把我县摘帽验收时间推迟到2018年,这意味着今年我们将面临加快恢复重建和实现脱贫摘帽的双重考验,加之九寨沟属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震后群众增收压力明显增大,群众认可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摘帽难度仍然很大。四是产业恢复较为困难。地震导致全县所有景区关闭,以旅游为龙头的产业经济损失惨重,产业恢复周期较长,市场主体重建尚未全面推开,产业体系重构面临诸多困难。五是行政效能仍需提升。全县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较高,但受工作能力、工作方法等因素制约,抓落实、抓进度的成效并不明显,尤其是少数干部对灾后恢复重建、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存有懈怠心理,工作效率始终偏低,效能建设任重道远。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18年工作计划
2018年是我县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开启九寨发展新征程的关键之年,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开局之年,也是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实施、脱贫摘帽任务全面完成的攻坚之年,做好2018年政府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按照县委部署,2018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和县委四届三次、四次全会要求,继续坚持“全域发展、绿色崛起”总体战略,深入推进“四个全域·四个九寨”战略规划,聚焦“重建攻坚年、脱贫奔康年、平安建设年、党建提升年”部署,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中心任务,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撸起袖子、扑下身子、苦干实干,着力推动撤县设市工作,加快科学重建、绿色发展,推动经济复苏、社会稳定,努力将九寨沟县建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推进民族地区绿色发展脱贫奔康的典范,众志成城再建一个美丽新九寨。
2018年地震影响将全面凸显,主要经济指标预计将探底,经济社会发展恢复到震前水平需要较长时间。2018年主要预期目标是:汛期前基本完成地质灾害排查和应急处置,年底前完成城乡住房重建,全面开工学校、医院、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全力推进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重建。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34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不含飞地园区)4.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8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亿元;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12元,比上年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1元,比上年增长6.6%;新增城镇就业36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党的十九大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为我们在特殊时期如何更好履行历史使命进行了思想动员、指明了奋斗方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领会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县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必须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九寨沟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的决定》,明确提出: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是全省的一项重大任务,是阿坝州及受灾县的中心任务。州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九寨沟和茂县叠溪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决议》,全会强调:推进灾区科学重建、绿色重建,是我州及受灾县的中心任务,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的重大举措。作为震中和受灾最为严重的县,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的精神状态,在中央、省、州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等不靠、感恩奋进,引导和动员全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用自己勤劳双手重建幸福美丽新家园。
要完成2018年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把恢复重建作为中心任务,加快建设美丽新九寨
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灾后重建全领域、全过程,聚焦“重建攻坚年”部署,围绕“一核、两中心、三轴线、多点联动、整体提升”发展布局,突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地质灾害防治、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建、城乡住房重建等重点领域,全面完成2018年重建目标任务。
——优先开展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最大程度恢复自然生态功能,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加快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研究制定震损林草湿地植被修复方案,启动实施震损林草湿地植被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和综合治理力度。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修复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濒危动物栖息地,开工白河、勿角、贡杠岭等自然保护区珍稀动物栖息地修复工程,启动珍稀濒危物种科普宣教基地和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尽快修复黄土梁等大熊猫栖息地走廊带。切实保障生态环境质量,尽快修复森林管护、森林防火等设施设备,恢复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建立水源地预警应急机制,强化县城2个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恢复重建9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推进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和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生态监测能力。修复水质、大气、核与辐射自动监测站,恢复全县5个监测站点仪器设备,满足开展灾后重建环境质量监测需求。
——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始终紧绷地质灾害防治这根弦,按照“预防为主,分类施策,合理避让,重点整治”原则,强化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防治及应急能力建设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最大程度保护群众和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调查评价,探索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调查排查制度,充分运用航空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等先进技术,及时开展九寨沟景区、漳扎镇、九环沿线等重要区域的地质灾害排查和危险性评估,全面完成16处地质灾害排危除险。大力推进综合整治,启动91处规划内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和漳扎镇沙坝沟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完成6处震损地质灾害工程修复。分类开展受损土地资源(耕地、园地)复垦整理,启动7.26万亩土地复垦整理项目。切实强化监测预警与应急保障,建立完善地震灾害气象预报、应急会商、专业监测预警系统及地质环境数据库,启动12个救灾物资储备库、12处避灾场所等项目建设,建立456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强化防灾应急演练,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协同推进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坚持“拓景扩容、多点多极、全域发展,建设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加快景区景点恢复提升,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旅游服务产业体系。整体提升旅游产业,协助九管局做好景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提升各项工作,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漳扎国际生态旅游魅力小镇,加快甘海子、神仙池、甲勿海等生态旅游区建设,力争与九寨沟景区同步开园。启动全域旅游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南坪镇旅游服务中心建设,同步加快九寨·鲁能胜地、永乐·温泉谷等项目建设,整体提升全域旅游服务供给。培育旅游业态,创新游览方式,全方位展示九寨更加美丽、九寨依然安全的整体形象。发展提升服务业,支持涉旅企业自主重建,恢复提升酒店、餐饮业设施。启动九寨沟县特色民宿及自驾营地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智慧旅游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全域旅游服务质量。积极筹办九寨沟冰瀑节暨2018年四川南国冰雪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促进九寨沟文化演艺集群提档升级。发展和输入智慧旅游业、会展旅游业、健康管理业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构建“1+2+5”[11]现代旅游服务业新体系。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推进特色种养殖生产基地和农牧业生产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恢复重建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生产基地5850亩,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生态原产地保护示范区建设,争创国家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九寨沟县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加快培育市场主体,切实增强非公经济发展活力。依托德阿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园中园飞地经济”[12],鼓励本土企业移址飞地工业园区。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创意产品,推进“一村一品”“一寨一特色”工程,提升产业旅游属性。
——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建。优先恢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功能,改善提升设施条件,强化保障能力,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恢复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及配套设施既有功能,推进川主寺—九寨沟县城观光火车、S445线九若路黑河塘大桥至班佑村路口段改建工程、漳大路、保罗路等项目建设,加快九绵高速(九寨沟县段)、九寨沟通用机场建设,先行启动九道拐控制性工程,同步加快县城至川主寺轨道交通、漳扎镇人车分流、山水花廊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打造灾后恢复重建“川九路”新示范工程,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大力实施通乡公路改造工程,推进马家乡道恢复重建。完善能源水利通信设施,加快实施隆康110千伏变电站恢复建设工程、上寺寨35千伏变电站易地重建工程,恢复重建110千伏甘海子变电站等受损电力设施。全力推动九寨沟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和漳扎镇、大录乡堤防工程建设,同步推进白水江水利工程等项目建设,提高综合防洪能力。加快推进通信网络恢复重建和提档升级,尽快组建智慧办,全面打造“智慧九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漳扎镇小学、双语幼儿园一期、玉瓦中学等受损校舍维修加固及恢复重建,完成九寨沟县中学等12个维修加固项目,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加快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藏医院3个恢复重建项目进度,完成1个社区服务中心、14个乡镇卫生院、6个村卫生室维修加固,恢复提升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全面启动民族体育馆等11个文化体育服务项目,恢复提升敬老院、殡葬服务设施等既有功能。
——持续加快城乡住房恢复重建。坚持“核心带动,差异发展”,统筹推进城乡住房重建,完善城乡配套设施,造就与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相匹配的城乡空间布局。恢复重建农村居民住房,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统规自建等方式推进农村居民住房重建,注重现行建筑技术规范和抗震设防要求,突出地域特色和民族风貌,如期完成116户农房重建任务。恢复重建城镇居民住房,以宜居县城试点建设为依托,突出城镇住房恢复重建与城中村、棚户区、老城区改造的有机结合,严格执行抗震设防标准和建设规范,全面完成严重破坏城镇住房重建工作。着力完善城乡配套设施,大力推进撤县设市工作,认真对照国家相关指标,查漏补缺、加快完善,确保撤县设市工作顺利推进。因地制宜优化城镇布局,加快实施旧城改造和水扶州等项目,推进宜居县城建设。大力实施漳扎镇污水处理、九寨沟县生活垃圾处理、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设置应急避难场所和避灾通道,不断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保护性修复17个受损传统村落,提升改造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尽快恢复9个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垃圾收运体系及配套设备,推进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向乡村延伸,优化农村人居环境。
——全力保障重建项目实施。严格执行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专项实施方案,用好用活国家、省、州支持政策,加强与省州重建办和前方指挥部的沟通协作,加快推进重建项目落地实施。全面加快项目前期,建立“灾后重建审批绿色通道”,创新部分项目勘察设计与可研编制同步启动、勘察设计单位“一次性选取连续使用”、打捆招标确定施工总承包单位等举措,加快项目审批、用地预审、选址意见、环评、水保等手续办理。对于拟6月底前开工的98个项目涉及的920个前期要件,逐一明确办结时间和责任人,督促重建办靠前指挥,主动服务,确保提升财评工作水平和效率,保证重建资金节约管理、高效使用。创新开展生态审查,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坚持生态文明优先,贯穿绿色发展理念,体现美丽新九寨建设要求,充分发挥重建办生态文明建设组漏斗作用,源头管控规划设计理念,严格评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规划,确保项目建设一次到位,为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与全域旅游发展相互促进新格局奠定坚实基础。强化项目实施保障,严格落实重建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土地、资金、建材、运输等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重建项目建设。积极争取省、州在项目申报、资金分配、债券申请、贷款支持和PPP项目实施等方面给予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模式,吸引民间资本及其他社会资金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确保重建资金落实到位,保障支撑有力。狠抓项目建设质量,大力推行工程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制,全面落实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主体责任,构建项目质量责任体系。坚持“抓大不放小”,着力构建“省级行业建设质量监督机构月督查,州级行业建设质量监督机构周检查,县级行业建设质量监督部门日巡查”三级联动体系。进一步拓宽质量投诉举报渠道,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灾后重建项目质量管控,全面保证项目建设质量。
二、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持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
始终将灾后重建和脱贫攻坚同研究、同部署,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聚焦“脱贫奔康年”部署,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优先安排民生重建项目,更加注重就业增收,坚决如期完成县摘帽这项政治任务,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决战决胜脱贫奔康。抢抓国家加大对“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扶持力度的重要机遇,紧盯县摘帽和5个村退出、159户538人脱贫的目标任务,以超常努力实现对全县群众的庄严承诺,全力打牢脱贫奔康基础。围绕灾后恢复重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补齐硬件短板。深化对口帮扶,加强与邛崃市、成都大学等现有帮扶力量的沟通联系,主动对接省直机关工委、华西集团等新增帮扶力量,全面做深做细对口帮扶工作。用好用活“四项基金”,帮助农村贫困家庭解决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缺乏增收来源等实际困难。做强做优生态优势品牌,通过健全物流产业链,实现“电商+物流”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促进销售渠道畅通。突出生态扶贫,深化河长制工作,加快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进度,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实现生态富民。
——恢复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在恢复完善受损教育设施的基础上,优化校点布局,合理确定办学规模,统筹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校应急避难和紧急救灾综合服务功能。加强师资队伍能力建设,开展教师岗位培训,积极争取“特岗计划”、支教等政策支持。深化教育事业改革,建立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巩固提升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推进高中教育改革。认真落实各类国家资助政策,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100名,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快建设“健康九寨”,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中藏医药事业,引进先进医疗技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重点推进国际旅游应急医疗保障中心建设,探索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专业化运作、国内一流医疗服务体系模式,加快建设川甘青交界区域医疗中心。建成ICU(重症监护室)并投入使用,建成县级医院网上预约挂号、诊间付费、自主查询等基本功能信息平台。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品牌,筹备举办涂墨节、非遗文化节等有影响的特色节庆活动,扎实抓好第十五届州运会筹备工作。
——统筹推进民生保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实施“藏区六大民生工程”,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抓好灾后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加大对未受损企业社会保险费征收力度,将有参保意愿的弱势群体全部纳入社保范围。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岗式、定向式培训等模式,全面落实就业扶贫及灾后就业援助政策,切实加强劳动力输出,新增城镇就业360人、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加快推动“厕所革命”,实施“路灯工程”,整体提升村容村貌。逐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尽快实现“以电代柴”。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改善4021名农村居民用水条件、44个村用电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5000亩、田间作业道(观光采摘道)30公里、畜禽圈舍(暖棚)2万平方米,恢复重建提灌站各1座,提升改造农田灌溉面积5000亩,整体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未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的低保户、危房户、重病户和残疾人户落实教育、民政、卫生等社会救助,实施产业和就业帮扶,切实提升群众认可度。
三、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根本动力,积蓄跨越发展强大后劲
始终做到改革创新与灾后恢复重建、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全面发力、多点突破,逐步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稳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整体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功能疏解、提质控量,不断完善“县局司镇”应急响应机制,深化“1+3+N”旅游市场综合监管体制,培育全域旅游新动能,重振旅游市场发展信心。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五大提升工程”,加快转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积极运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深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改革,促进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加快实施行政体制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决策部署和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简政放权,健全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力抓好行政审批局的成立组建、职责编制划转等工作。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加强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管理。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继续深化电力、医疗服务等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降低广大群众经济负担。全面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
——大力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工作,继续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努力在保护绿水青山中赢得金山银山。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依法治县实践,加强法治阵地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全力维护公平正义。全面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着力强化群众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受灾群众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同步推进社会事业、民生改善等其他领域改革,尽快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确保全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走出九寨特色发展路径。
四、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重要保障,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动员全县干部职工,切实增强“四个意识”[13],以“三严三实”精神攻坚克难、拼搏实干,扎实推进灾后恢复重建等各项工作,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切实树立良好形象。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落实“平安建设年”各项部署,深入推进“平安九寨”建设,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防范暴恐事件,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感。妥善解决灾后重建、征地拆迁、宜居县城建设等工作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预警体系,严格源头管理和痕迹化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宗教与社会稳定协调发展。
——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着力提高全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深化依法治县和法治政府建设,深入开展“七五”普法,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推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坚决贯彻县委重大决策部署,主动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积极支持政协履行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全面提升行政效能。坚持以人为本,经常性开展教育引导,强化广大机关干部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和效能意识。科学完善行政决策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全面提高政务透明度,确保一切行政行为都在阳光下操作。大力开展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工作执行力,着力构建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系。探索建立群众参与、群众评说、群众监督的问政监督新模式,畅通群众投诉渠道,持续深化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加强和完善绩效考核,严格执行目标绩效考核二次分配制度,充分体现激励性,逐步调动各方积极性,全面提高政府系统工作效率。
——着力强化廉洁勤政。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14],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以“党建提升年”为载体,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推动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不断规范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运行。建立重大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加强恢复重建全程跟踪审计和动态管理,对重建资金和重要物资的拨付、使用等情况重点监督,对违纪违法行为“零容忍”,确保阳光重建、廉洁重建。
2018年,我们继续为民承诺10件实事:一是如期完成“县摘帽”“村退出”“户脱贫”任务;二是全面启动漳扎镇小学及漳扎镇双语幼儿园重建工作,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100名;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1264个,劳动技能培训1100人次;四是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改善4021名农村居民用水条件;五是落实生态护林员1602名,确保贫困家庭全覆盖;六是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七是全面完成无电村通电建设项目;八是完成乡村旅游技能培训300人,重建2个旅游扶贫示范重点村;九是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十是完成县城公交站台改造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巨大的历史灾难必将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任何困难也阻挡不了九寨人民昂首前行的步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撸起袖子、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为全面实现灾后恢复重建宏伟蓝图,早日建成美丽新九寨而努力奋斗!
附件1
2017年为民承诺10件实事办理情况
序号 | 承诺实事 | 责任单位 | 完成情况 | 备注 |
1 | 完成贫困县摘帽、36个贫困村退出、819户2957名贫困人口脱贫 | 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 已完成36个贫困村退出、707户2457名贫困人口脱贫,县摘帽工作2018年考核验收 | 受地震影响,经省州同意,我县“摘帽”任务调整至2018年,县脱贫任务数由2957人调减至2457人 |
2 | 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劳动技能培训1000人次 |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全面完成 |
|
3 | 完成贫困户低保政策兜底410人 | 县民政局 | 全面完成 |
|
4 | 完成张家湾幼儿园建设,资助贫困家庭学生1800名 | 县教育局 | 张家湾幼儿园基建工程已全面完成,将于2018年秋季招生;2017年资助贫困家庭学生3181名 |
|
5 | 完成双河乡松柏村、团结村,安乐乡大寨村、阳坡村和永乐镇拔拉沟村共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主体已全部完工,住房建设总体工程量已完成85% | 受地震影响,建设工期延长。2017年省州下达的双河乡团结村搬迁42户173人任务已全面完成 |
6 | 完成玉瓦乡八郎村14.3公里通村公路建设 | 县交通运输局 | 全面完成 |
|
7 | 完成乡村旅游技能培训500人次和两个精品旅游村寨提升打造 | 县旅游发展局 | 全面完成 |
|
8 | 建成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17个、试点村17个 | 县经济商务和信息化局 | 已建成乡镇、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35个 | 个别乡镇未落实分管领导和专人负责电商工作 |
9 | 实施藏区新居建设400户 | 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 | 全面完成 |
|
10 | 完成老城区排污主管网和县城垃圾中转站配套提升项目建设 | 县城市管理局 | 全面完成 |
|
附件2
名词解释
1.“一表两卡”:即地灾防御预案表和责任卡、明白卡。
2.“一长六员”网格化队伍管理模式:即震后在每个临时应急安置点设置点长、工作员、监测员、防汛员、保洁员、安监员和防疫员,负责开展医疗服务、环境整治、安全保障等工作。
3.五项原则:即“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遵循“尊重自然,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底线思维,保证安全;因地制宜,科学重建;创新机制,强化保障”五项基本原则。
4.五个结合:即恢复重建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相结合、与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结合、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与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
5.五类重点:即“8·8”九寨沟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突出生态保护修复、地质灾害防治、景区恢复提升和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建、城乡住房重建等五类重点。
6.“五加一”统筹:即一个重要工程、一名县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方案、一个责任主体和一个群众建议监督小组。
7.“四有”工作要求: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重点、推进有方案、问效有主体、追责有对象。
8.“两方案、一计划”:即《九寨沟县“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落实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细化方案》《九寨沟县“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018年实施计划》。
9.“一办法,三细则”:即《九寨沟县“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九寨沟县“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九寨沟县“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预算评审管理实施细则》《九寨沟县“8·8”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程质量管理实施细则》。
10.“一单一表,四小组”:即2017年底和2018年3月开工项目清单、重点项目倒排工期表和合同审查小组、项目前期要件办理小组、财政评审小组、空间规划审查小组。
11.“1+2+5”现代旅游服务业新体系:即基于现代服务业的旅游产业重构,改造旅游商贸业和旅游文化产业两大传统旅游服务业,发展和输入智慧旅游业、会展旅游业、健康管理业、现代物流业和应急服务业五大现代服务业新业态。
12.“飞地经济”:即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其特点为由点对点的企业转移转变为区对区的产业转移,由单纯的资金承接转变为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飞地经济是与飞地本身具有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比较优势和产业关联与飞地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一种经济形式,是增长极理论、区域比较优势论的综合运用。
13.“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2016年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最早提出。
14.“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